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钉眼望湖亭,烘以残阳柳。中兴数人物,都在啼鸦口。”这首《渡湖至吴城》出自陈三立,虽然用笔简洁,却写出了作者的家国之思。4月27日,记者来到修水陈门五杰故里,实地了解近代“同光体”诗派领袖人物陈三立。
陈门五杰故里
据了解,同光体是清末同治、光绪年间中国诗坛的一个著名诗派,“同光体”内又分为三个支派,其中一支被称“赣派”,以陈三立为代表。他们都以宋诗为师范,宗王安石、苏轼、黄庭坚、杨万里、陈师道等为师。陈三立早年襄助其父陈宝箴在湖南维新变法,提倡新学。“戊戌变法”后,他一心致力于诗,写出《渡湖至吴城》《城北道上》《园居看微雪》等多部优秀作品,他主张写诗既要借鉴传统又要创立自己的风格,他是近代“同光体”诗派的领袖人物,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。
陈三立的作品
陈门五杰故里位于修水县宁州镇竹塅村,“陈门五杰”是对修水文化世家陈宝箴一族五位杰出人才的美称,分别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家、湖南新政倡导者陈宝箴,晚清维新四公子之一、同光体诗派领袖、爱国诗人陈三立,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陈衡恪,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、史学大师陈寅恪,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。